忘記從何時起,同平臺車型成為了人們的調侃對象。打開百度,鍵入“雷克薩斯ES換殼凱美瑞”,回車,你將看到超過66萬條搜索記錄。某種程度上,模塊化平臺泯滅了個性,讓車與車愈發趨同。作為平臺戰略的推手,大眾集團因此遭受非議,卻也收獲了黃金十年。站在電氣化的交叉路口,平臺魔咒能否被打破?因戈爾施塔特人用奧迪Q4 e-tron給出了答案。 有人說,奧迪Q4 e-tron是“豪華版ID.4”。無須否認,奧迪Q4 e-tron沒有所謂的高貴出身,而是與下游品牌共享MEB平臺。MEB是一款純電專屬架構,兼容轎車、SUV、MPV等車身形式。在大眾集團內部,MEB是新一代純電動車型的“大家長”。上至奧迪,下至斯柯達,你都能見到MEB的身影。大眾集團用這道平民底料,烹制出了口味不同的菜肴。而奧迪Q4 e-tron,正是其中最精致的一道菜。 作為全球車,Q4 e-tron完美繼承了奧迪基因,內外飾都充滿了后工業時代的嚴謹與冷靜。與往常一樣,工藝質量達到了較高水準,感官品質夠豪華。美中不足的是,覆蓋大半個中控臺的Alu Convergenz鋁飾條存在反光現象。逆光行駛時,副駕乘客容易被晃到眼睛。 駕乘 | 真的很歐洲 在歐洲市場,奧迪Q4 e-tron(參數|詢價)提供三種動力規格,分別為35 e-tron(單電機低功+8模組電池包)、40 e-tron(單電機高功+12模組電池包)和50 e-tron quattro(雙電機+12模組電池包)。國產后,Q4 e-tron取消了入門動力,僅保留40 e-tron和50 e-tron quattro。試駕車型為50 e-tron quattro創享版,動力規格和底盤配置均達到了頂格狀態。 國產Q4 e-tron搭載84.8kWh動力電池,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。雙電機車型的CLTC續航里程為543km,官方標稱值相對保守。單電機車型能耗更低,CLTC續航里程達到了605km。稍顯遺憾的是,R744熱泵為全系選裝,對北方用戶不夠友好。9000元的價格外加漫長的等車周期,這樁買賣著實需要認真考慮。 與其他MEB車型一樣,奧迪Q4 e-tron采用前麥弗遜+后五連桿的懸掛結構,前后軸均配備了鋁制車輪架。這輛頂配試駕車帶有自適應底盤控制,也就是CDC自適應減振器。減振器阻尼有舒適/平衡/運動三種模式,還可根據路面激勵動態調節。整體來看,駕乘感受偏運動,操控屬性大于舒適屬性。 還記得第一次駕駛大眾ID.4 CROZZ(參數|詢價)時,沉重的低速轉向力讓我暗自抱怨。在挪車或掉頭場景下,ID.4和ID.6(不分南北)的轉向手感都不夠友好。Q4 e-tron沒有犯同樣的錯誤,而是繼承了奧迪DNA。轉向手感順滑而不失阻尼感,第一印象不錯。轉向力度適中,隨速增益邏輯恰當,低速下不再沉甸甸的。車速提起來以后,中心區手力緊繃,雙手與車輪有著不錯的連接感。轉向響應也算得上直接,在車流中“鉆縫”能找到樂子。 有趣的是,中低配車型的駕駛感受大有不同。除50 e-tron quattro創享版外,其余三款車型均采用被動式減振器,阻尼特性無法電控調節。高速沖過橋面時,減振器有些欠阻尼,車身控制不夠穩健。當然,中低配車型對小輸入的過濾更徹底,座椅上沒有了密密麻麻的振動。如果說頂配像高爾夫GTI(參數|詢價),那么中低配就像是途觀L(參數|詢價)。 編輯點評: 毫無疑問,奧迪Q4 e-tron是更加精致、更有品位的MEB。從外觀到內飾,Q4 e-tron深諳“海派”內涵,處處散發著奧迪應有的味道?梢哉f,在肉眼看得到的地方,Q4 e-tron與ID.4有著足夠的區分度。更難得的是,雙電機頂配車型讓人嘴角上揚,駕駛樂趣易于觸摸。只可惜,無論哪個版本,舒適性都有著不小的提升空間——頂配偏緊,其他版本又松過了頭。 果真是豪華版ID.4?此言合乎邏輯,卻不妨礙Q4 e-tron繼承奧迪DNA。對于大部分用戶,Q4 e-tron的優點容易感知,缺點則可以理解調校風格帶來的取舍。而對于挑剔的人們,它足夠有個性,卻少了些底蘊。要知道,八成功力和九成功力的差別,決定了一款車能否成為經典。負責任地說,在所有MEB車型中,ID.3依然是駕乘性能的巔峰之作。想要奪走王位?或許,純電A3會有所作為。 |